“現在有些孩子,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這類話語經常出現在老師或家長口中。是長輩們太古板,還是同齡人也這樣認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需不需要糾正?如何正確看待?請看本期話題討論。
我是個普通的女孩
我覺得我就是個普通的女孩,不是女神也不是女漢子??墒莿e人總認為我不夠淑女,包括我的媽媽和我的同學。也許因為是獨生子女,都很嬌慣,我覺得很多男生真是讓人無語。
我以前班上有個男生,需要學校開封證明信,還要家長給班主任打電話。班主任把那男生找來,告訴他去學生處就行。那男生竟然又給家長打電話,家長又一次給老師打電話,言語間怪老師不肯管學生的事。老師說孩子都16歲了,該鍛煉鍛煉。家長說“我家孩子還得天天接送呢”。
最近一段時間各大高校自主招生報名,看到有的家長天天往學校跑,我很不解,學生自己都可以干,家長跑什么呢?選學校定專業都是我自己拿主意;上網報名寫自薦信找學校蓋章打印復印……雖然很累,但我完全能自己做!我去蓋章時,一位媽媽領著她的兒子正咨詢老師,按她家孩子的成績可以報什么學校,老師推薦了浙江大學,誰知男生一口否決,原因是離家太遠!他媽媽替他說要“離家近的,有高鐵的”學校。我真是驚訝至無語,大丈夫志在四方,總守著家不去遠方看一看多沒意思。我自己拿主意,選了南方的學校。我家在北方,我想到南方讀大學,多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我覺得我很正常,為什么別人說我像個男孩子?有的男生太“娘”了,我哪里像他們!我覺得我是個普通的女孩,就是因為有的男生不夠男兒豪氣,才讓媽媽說我“不像女孩”。(河北省滄州市一中高三(18)班 吳瑞倩)
包容的社會
“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現象的出現折射出社會的包容度越來越大,男孩陽剛、女孩溫柔的刻板印象逐漸被淡化。我上高中的時候,那些打扮像男孩或是性格比較男孩的女生并不會因此而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反而她們率性、獨立的性格很受周圍同學的歡迎。而那些像女孩的男孩也會因為細心、愿意傾聽的優點成為女生的異性朋友?,F如今,大家越來越寬容,“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不再是一個那么異常的現象了。(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沈邱瑜)
給她們多些關愛和理解
我小時候就是一個“被錯位”的孩子。家里長輩們希望我是男孩,但事與愿違。我出生十幾天后,奶奶仍然不肯相信我是女孩,爸爸也希望我是男孩,導致我小時候只穿過屈指可數的兩三條裙子,很多衣服都是男孩子穿的冷色調。記得爸爸給我買過一雙涼鞋是墨綠色和白色相間的,男孩款式。雖然穿著嶄新的涼鞋,但是我一點也不開心。從小學到初中一直都是短發,還因為頭發太短而被同學嘲笑過。頭發稍微長一點,想蓄起來,但爸爸不允許。那時年紀小,沒能力反抗。直到高中才有幸蓄起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頭長發。哎,其實好多女孩是在父母的影響下變成了“男孩”。
我初中時有一個同學,很特別。雖是女生,卻是十足的男生打扮,說話舉止也同男生無異,只看外表很難辨別她的性別。由于她的另類,那時,學校有些同學對她有歧視。和她同班漸漸接觸后,我發現她是一個開朗又大方的女孩,豪爽且樂于助人,成績優異。上了高中,她依舊我行我素,一身男裝。我很欣賞她的勇氣,每個人對著裝都有選擇的權利,每個人的審美觀也不同,我們應當尊重她們的選擇。其實,我們應當平等地看待那一群身著男裝的女孩子,她們有著巾幗不讓須眉的胸襟與情懷。
上了大學,我也聽說過一些“同性戀”的故事。有些女孩是在現實中遇到了很多令人失望的男人,她們的故事令人嘆惋。男1號在朦朧的月色中無疾而終;男2號給了她們一座空中花園,云彩散去,摔得粉碎;溫潤如玉的男3號在華麗登場后慘淡落幕。最后,只有同性朋友陪在身邊相互安慰,“舉案齊眉”。她們也曾企盼過與男性相濡以沫,最后卻不得不相忘于江湖。于是她們與男生稱兄道弟,選擇待在女孩身邊,只是為了不再受到傷害。
如今的我已恢復了“女兒身”,可以盡情地穿長裙,梳辮子了。有舍友說我不夠溫柔,也許是和童年的經歷有關吧,被當成男孩來養的我一時竟不知如何溫柔。但愿社會上的人們給那些“錯位”和“被錯位”的女孩多些關愛和理解。(山東科技大學 張倩如)
老師觀點
農村中學沒有傳說中那么厲害
我在鄉村中學從教30年,一直擔任班主任,雖然每一屆學生中總會有那么幾個比較膽小、內向的男孩子像文靜的女生那么害羞,有兩三個膽大、外向的女孩子像調皮的男孩子那么霸氣,但我一直認為這沒什么,只要老師在平時加以正確的性別教育:男孩子要有陽剛之氣——勇敢、大度、果斷、堅強,有擔當精神;女孩子要文靜賢淑——矜持、細心、善解人意、做事優雅。讓學生們在腦海里樹立正確的性別觀,懂得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哪些是男孩子可以做的范疇,哪些則是女孩子的專利。這樣,即便是偶爾有一些男孩子像女孩或女孩像男孩那樣,那也是正常的現象,大可不必過分憂慮,一切順其自然,以后的生活或社會環境會給予自然校正的。
我曾對一些被視為“異類”的學生進行跟蹤關注。十年前一個被同學稱為“妹仔”的男生,說話細聲細氣,喜歡跳舞,蘭花指做得比女孩子還好看,動作柔軟度特好。一次學校文藝會演中,他作為領舞竟震驚全場……幾個老師曾勸我不要讓他過多地參加女孩子的活動。但我知道他內心明白自己是個男人,不會出問題的。果不其然,他高中畢業后考上了一所藝術院校,做了一名專業舞蹈演員,現已成為某劇團的臺柱子。
與之相反,8年前一個被同學稱為“假小子”的女生,性格外向,說話粗聲大氣,她敢與最霸氣的男孩子掰手腕,也喜歡為膽小的女同學出面懲罰調皮的男生,男孩們從沒人敢惹她,我看重她管理能力強,就讓她擔任班長,想不到班風居然有了很大的轉變。高中畢業后,她南下打工,5年后結婚生子,如今與丈夫一起辦了個小塑料廠,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多,雖然在學生時代,少數學生的行為似乎與性別有較大的反差,只要老師和家長在性別教育上稍加留意,孩子們就不會出現問題。相反,有時教育者過多的干預或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反而會讓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湖南武岡市泉塘中學 林日新)
家長談心
做個假小子又何妨
我的女兒快三歲了,長得像男孩,秉性更像男孩,活潑好動,我們大多給她穿耐臟的中性衣服,活脫脫一個假小子形象。
今年春節期間,我第一次把女兒帶回農村老家。她和那些男娃娃們一天到晚東奔西跑,上蹦下跳,玩泥巴,爬椅子,溜石板……親朋好友見了,都勸我們兩口子阻止,一是怕出事,二是覺得女孩要文靜點為好。我們只是笑笑,覺得他們這些擔心有點多余,也有點封建?;顫姾脛佑植皇悄泻⒌膶@?。女兒就是因為經常鍛煉,身子才很靈活,反應快,況且我們一般在旁監管,不會出什么大事。
重男輕女的爺爺奶奶見到孫女這般動靜,也哭笑不得。他們真希望孫女就是男孩,可畢竟是女兒身。在他們眼里,女孩就要像女孩的樣子,穿的、玩的都要含蓄保守一些。他們先是把準備的一套花衣服拿來給女兒穿,沒想到越看越別扭,顯得不倫不類的,后來還是給她換上了舊衣服。還不住地把女兒抱在懷里,想讓她安靜下來,可女兒總是很快從懷里掙脫出去。我和妻子都勸父母隨她去吧。
我覺得,假小子只要引導好,一般都會身心健康,開朗大方。相比那些怯懦膽小的女生,甚至某些柔柔弱弱缺乏陽剛之氣的男生而言,日后能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更受人歡迎,更容易成材。不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碰到性別錯位嚴重的情況,父母還是應當通過一些適當的方式加以引導和教育,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性別。(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級中學 李華國)
旁觀者言
重視對學生的性別教育
現在有些女孩刁蠻任性,一點小事就大吵大鬧,咄咄逼人,很強勢的樣子,而不少男孩則靦腆扭捏,缺乏男子漢氣概。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長輩們都希望孩子幸??鞓?、無憂無慮,從小給他們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教育環境,哪怕大人吃苦受累。男孩在這種環境中會逐漸失去銳氣,而女孩則不同。她們從小得到了更多的呵護,社會的文明開放也為女性提供了極為寬松的空間和自由。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中學生也不例外。男孩面對壓力往往選擇自我承受自我克服,否則就容易被視為軟弱無能而被人小瞧。女孩則相反,沒有人認為她們求助示弱是不好的事情,女孩也往往喜歡在親人朋友面前傾訴,無論喜怒哀樂有話就說,因而壓力能夠得到有效緩解。相比之下,男孩的壓力比女孩要大一些,所以男孩顯得沉重,女孩則輕松歡快。
現代社會雖然開放多元,但是有些傳統觀念是不會變的。一個男孩,被小毛蟲嚇得驚叫、爬幾層樓就氣喘吁吁的,總歸不太好吧?女性的風采不是靠時裝、化妝品展現出來的,女性的魅力也不是靠大呼小叫或賣萌裝純贏得的。人們對男性的期待仍然是積極進取勇敢陽光,對女性的定位還是溫柔賢淑善解人意。男人和女人要互補,相互欣賞和尊重。我們的教育應該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家庭、社會也需要加以引導,使學生從小就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認識自己,塑造自己。(陜西省咸陽市乾縣楊漢中學 楊亞飛)
性別錯亂事出有因
當今社會里,我們看到男孩、女孩性別錯位的現象相當普遍,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如下幾點:
一、男孩、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環境太過單一和狹窄。男孩和女孩的成長背景沒有太多差異,同樣的游樂場,同樣模式的興趣輔導班。他們在同一條輸出軌道上“被塑造”,男孩沒有足夠的“疆域”來豪氣勃發地生長,女孩沒有寧靜溫婉的榜樣可依循。失去了開發潛質的場地也就失去了長成應有特質的機會。
二、大環境的寬松開放導致人們不再在意別人的指點批評,不再理會輿論。一個個中性化裝扮或“藝術化”的學生并不在乎他人側目,大人們對他們“男不男,女不女”的評論他們充耳不聞,“女漢子”滿天飛,“娘娘腔”四處有。
三、媒體對“新形象”的過度宣傳、包裝加速了另類人群的增長?!叭搜薄皞文铩痹诿襟w的報道中占據一席之地,非常搶眼。在某些選秀節目中,男選手們比“陽剛”(或女選手比“柔美”)自覺差人一等,就另辟蹊徑,開始搞“創新”路線,在媒體的宣傳、包裝下,一個個深具影響力的“偶像”就被推到觀眾眼前,成為孩子們效仿的對象。
我覺得,男孩與女孩還是應該各美其美,若星星如太陽一般在天空大放光芒,人類又怎會欣賞繁星;如果太陽像星星一樣幽暗,人類的明天也無法想象。(重慶市合川區草街古圣寺育才小學 肖曉旭)
觀點集萃
班里出現男孩“娘娘腔”、女孩“假小子”現象,是衣著上的錯位,還是行為上的錯位?是活動時的錯位,還是心理上的錯位?是多方位的錯位,還是某方面的錯位?是一貫的錯位,還是偶爾的錯位?教師要能根據不同對象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在不傷害學生自尊的前提下,給予及時糾正。
——江蘇東臺市弶港農場農干橋學校 周國華
我覺得沒有必要對現在的年輕人在說話、著裝等方面吹毛求疵,更沒有必要根據一些過了時的標準,對他們的性別角色指手畫腳,只要他們在關鍵時刻能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能夠表現出與自己身份和性別完全相稱的東西來就行了。
——河北省淶源縣人民銀行 杜明駿 (策劃:蘇婭)